欢迎访问润滑与密封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0-32385313 32385312 RSS EMAIL-ALERT
  • 2020年第4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橡塑密封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0, 45(6):1-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1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近年来我国橡塑密封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在各行业的应用,综述了橡塑密封结构设计、橡塑密封材料、检验检测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橡塑密封行业和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密封技术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橡塑密封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就未来我国橡塑密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基于图像特征的船用在线铁谱系统可测性评价方法

      2020, 45(6):7-1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2

      摘要 (4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磨粒分析是船舶动力装备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船用润滑油因污染严重导致润滑油劣化,进而影响铁谱磨粒分析的有效性。为了验证在线铁谱在船舶发动机磨粒监测的有效边界条件,以长江航道局吸盘3号挖泥船3号机油底壳滑油为样本,通过分析润滑油的劣化程度定量确定了在线铁谱系统失效边界。采集不同污染程度的滑油油样,通过在线铁谱获取未沉积磨粒和沉积磨粒的两组图像。通过对磨粒图像的分析,研究磨粒浓度对磨粒图像分割精度的影响,获得磨粒浓度与铁谱磨粒图像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亮度和平均梯度2种铁谱图片可测性评估方法。实验验证表明,2种方法均能有效分辨有效图片和无效图片,为铁谱图片的有效分析和铁谱实时在线分析奠定了可靠性基础

    • 热效应对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静特性的影响

      2020, 45(6):15-2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3

      摘要 (3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热效应对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静特性的影响,建立具有深浅腔结构的圆锥动静压轴承的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深腔流量平衡方程及相关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对其进行离散,运用正系数法则对能量方程系数及常数项的离散系数进行处理,联立求解得到油膜压力分布与温度分布,计算出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的静参数,并分析热效应对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效应使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油膜压力减小,且转速越大,压力减幅越大,油膜温升越明显;计入热效应后,润滑油黏度降低,引起高速圆锥动静压轴承偏位角增大,轴向、径向承载力减小,端泄流量增大,摩擦力减小,且转速越高变化越显著。

    • 封隔器胶筒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2020, 45(6):22-2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4

      摘要 (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封隔器密封胶筒通过轴向压缩在径向产生超大变形量,与套管接触并产生足够大接触压力实现密封,加上其高度非线性特点在技术上大大增加了力学仿真的难度。通过密封胶筒结构及关键作用点的分析构建大变形实体模型;在各项同性理论基础上比较不同阶数应变能函数的材料力学特性匹配程度;根据目标面和接触面非线性特征选择合适的刚柔体接触,建立超大变形量、高度非线性密封胶筒有限元分析技术;最终在兼顾胶筒肩部挤出量和密封结构稳定性基础上,通过倒角的优化设计有效地改善了肩部挤出现象,从而为大幅度缩短密封胶筒创新结构研发周期奠定了基础。

    • 油气出口位置对轴承腔内油气两相流和温升的影响

      2020, 45(6):28-3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5

      摘要 (4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润滑冷却问题,采用VOF模型和多重坐标系(MRF)法对高速角接触轴承腔内润滑油流动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分析油气出口位置对轴承腔内油相体积分数和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腔内的油相体积分数和温升在周向上分布并不均匀,油相体积分数最低处和温升最高处位于沿轴承回转方向相对入口240°位置;从180°到240°改变油气出口沿轴承回转方向相对入口角度时,轴承腔内温升降低且油相体积分数增大,从240°到270°改变相对入口角度时,轴承腔内温升升高且油相体积分数减小;当转速升高时,出口位置对轴承腔内油相体积分数和温升影响减弱,油相分布与温升分布在周向上更为均匀。因此,选择合适的油气出口位置能够得到更好的润滑效果

    • 人字槽小孔节流动静压气体轴承承载特性研究

      2020, 45(6):34-3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6

      摘要 (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动静压气体轴承的承载特性,以人字槽小孔节流动静压气体轴承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对气体轴承的气膜流场特性和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转速时人字槽小孔节流动静压气体轴承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偏心率下人字槽槽数及几何参数对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速的增加,人字槽产生的动压效应不断增强,轴承承载力不断提高;偏心率的增大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力;同一偏心率下轴承的承载力随人字槽槽数的增多逐渐增大,当人字槽槽数小于10时,承载力增加较快,当人字槽槽数大于10时,承载力增加缓慢;随人字槽槽深比和槽宽比的增大承载力先升高后降低,在槽深比为2.4、槽宽比为0.55时承载力达到最高值

    • 苦参碱-6、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润滑特性研究

      2020, 45(6):39-4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7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苦参碱-6和左旋肉碱-柠檬酸2种离子液体,分析其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Si3N4球与316不锈钢、Al、Cu、Ti 4种金属基体对摩时,2种离子液体作为润滑剂的润滑性能,并与美孚一号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在不同基体上具有不同的润滑效果,其中左旋肉碱-柠檬酸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其润滑下基体表面磨痕较均匀光整且磨损体积小;左旋肉碱-柠檬酸润滑效果较美孚一号润滑油更好,这是因为其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物理吸附保护膜和摩擦化学反应膜,并生成了更加复杂的含铁化合物润滑涂层,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润滑效果

    • 钛合金与陶瓷配副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2020, 45(6):49-5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8

      摘要 (4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超景深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不同载荷和速度下不同硬度钛合金盘与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和表面形貌,并探讨其磨损机制。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发现:摩擦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最大,载荷的影响次之,钛合金基体硬度的影响最小;当载荷为2 N,速度为300 r/min,硬度为HV480时,摩擦因数最小。基于正交试验的最优结果,开展控制变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载荷小于2 N时,钛合金以磨粒磨损为主,载荷为4 N时,钛合金的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载荷为6 N时,钛合金的磨损形式为剥层磨损并伴有严重的氧化现象;摩擦速度50 r/min时,钛合金以磨粒磨损为主,摩擦速度小于100 r/min时,钛合金以磨粒磨损为主,摩擦速度为250 r/min时,钛合金的磨损形式以剥层磨损为主。钛合金的磨损模式在载荷小于2 N 时以磨粒磨损为主,在载荷为4N 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载荷为6 N时为剥层磨损并伴有严重的氧化现象。

    • 基于安全系数法的封隔器胶筒可靠性研究

      2020, 45(6):54-6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09

      摘要 (4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胶筒的结构易失效和可靠性低等问题,以胶筒的抗剪失效为目标,基于安全系数法,引入设计变量的随机性,建立正态分布下胶筒的可靠性模型。对胶筒工作应力和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相邻目标优属度的AHP方法,综合获得可靠性模型的相关参数值;对密封胶筒静强度可靠性要求下的可靠性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并给出不同层次下密封胶筒可靠性安全系数的参考值。建立胶筒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剪切应力评价准则计算了胶筒可靠性安全系数的取值范围,并通过实例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 深水测试防喷阀主密封副接触特性研究

      2020, 45(6):61-6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0

      摘要 (4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深水测试防喷阀的阀座结构和密封副材料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考虑O形密封圈和流体静压对密封力的影响,建立深水测试防喷阀密封力学模型,分析在测试作业中的密封力学特性。建立密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密封槽位置、密封面宽度、材料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对密封比压和密封面上Mises应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理论公式验证分析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随着密封槽离密封面距离的减小,密封面中径附近的密封比压和Mises应力均增大,随着密封面宽度的增加密封比压和Mises应力均减小;阀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密封比压和Mises应力的影响很小;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密封比压减小而Mises应力增大,当摩擦因数超过0.8后对密封比压和Mises应力的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密封槽位置、密封面宽度和摩擦因数能够局部调节密封比压分布和密封面上的Mises应力分布

    • 油液磨粒检测传感器线圈间距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2020, 45(6):69-7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1

      摘要 (5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感式磨粒传感器在机械设备润滑油液磨粒在线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测量传感器输出的感应电压信号来获取油液中磨粒的大小、数量以及质量等信息,进而可实现设备磨损程度的判断。为了研究电感式三线圈传感器中相邻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对传感器输出感应信号的影响,基于差动式三线圈互感原理建立传感器三维模型;利用JMAGDesigner12.0软件对传感器检测铁磁磨粒的过程进行瞬态电磁仿真,分析线圈间距对传感器输出感应电动势的影响;通过制作传感器进行实验并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线圈间距小于2.5 mm时,感应电动势随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当线圈间距大于2.5 mm时,感应电动势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线圈间距为2.5 mm时,感应电动势最大,传感器输出信号与理论正弦信号变化趋势接近一致,并且信号干扰最小、信号最为稳定

    • 织构型高频液压冲击活塞副能耗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

      2020, 45(6):76-8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2

      摘要 (4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降低液压冲击活塞副的摩擦损耗,在活塞副表面构造圆柱形织构;综合考虑其泄漏和摩擦损失构建能耗分析指标,采用Hertz接触理论分析间隙密封结构的弹性变形,利用牛顿内摩擦定理提取摩擦力,结合二维弹流润滑Reynolds方程构建冲击活塞副能耗分析模型;提出采用有限差分法以及超松弛迭代收敛准则对冲击活塞副能耗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以YG45型液压凿岩机为例对冲击活塞副进行能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求解冲击活塞副能耗的有效性,并分析织构对降低冲击活塞副能耗的作用。结果表明:圆柱形织构表面能形成流体动压润滑膜,在全油膜润滑状态下织构的流体动压润滑效应会显著提高表面的承载能力;圆柱形织构改善了表面的润滑性能,大幅度降低了表面摩擦力,使得摩擦损失减小;增加织构使泄漏损失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很小,对能耗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不同碳原子数及羟基数醇中Ti3SiC2 /Si3N4 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2020, 45(6):83-89.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3

      摘要 (4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Ti3SiC2 和Si3N4 等陶瓷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生物燃料发动机及功能性运动部件材料, 为研究其在醇类生物燃 料及润滑剂中的摩擦学性能, 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研究Ti3SiC2/Si3N4 摩擦副在不同碳原子数直链醇 (乙醇、 丁醇、 辛醇和十二醇) 和不同羟基数醇 (乙二醇和丙三醇) 液体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Ti3SiC2/Si3N4 在醇介质中 的摩擦因数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 总体平均摩擦因数在0.06~0.11范围内变化, 但丁醇中摩擦因数最 高, 为0.25; Ti3SiC2/Si3N4 配副的磨损率均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 Ti3SiC2 的磨损率在4.48×10-7~9.33× 10-9 mm3/(N·m)范围内变化, Si3N4 的磨损率在4.05×10-6~2.91×10-7mm3/(N·m)之间变化, 其中在辛醇和十二醇 中几乎没有磨损。 研究表明: 在醇介质中Ti3SiC2/Si3N4 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属于边界润滑状态, 摩擦界面微凸体和磨屑 的犁沟效应是造成高摩擦的主要原因; 摩擦化学反应是Ti3SiC2/Si3N4 在醇介质中的摩擦行为的一个特点, 摩擦化学磨 损和磨粒磨损是材料磨损的主要机制; 链长越长、 羟基越多, 醇的黏度越大, 承载能力越强, 犁沟效应和磨粒磨损降 低, 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也降低。

    • 氮气流量比对CrN涂层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020, 45(6):90-9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4

      摘要 (4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氮气流量比下在YG6基体上制备CrN涂层, 通过X射线衍射仪 (XRD)、 扫 描电子显微镜 (SEM) 及能谱仪 (EDS) 分析涂层相组成、 涂层形貌与涂层元素成分, 利用数字式显微硬度仪、 划痕 仪测定涂层硬度与涂层结合力, 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涂层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氮气流量比 (氮气流量占气体总 流量的比例) 为20%、 30%时, CrN/YG6涂层结构相对疏松, 呈柱状生长; 氮气流量比为40%、 50%时, CrN/YG6涂 层结构较致密, 呈三角颗粒状生长; 随氮气流量比增大, 涂层硬度先增大后减小, 当氮气流量比为40%时达到最大值 HV1 752.5; CrN涂层的摩擦因数随氮气流量比的增大变化不大, 但磨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当氮气流量比为 40%时达到最小值2.03×10-8mm3/ (N·mm)。 研究表明, 当氮气流量比为40%时, 所制备的CrN涂层具有良好的综 合性能。

    • 温度变化对新型混合槽水润滑橡胶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

      2020, 45(6):95-10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5

      摘要 (3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新型混合槽水润滑橡胶轴承的润滑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橡胶轴承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在考虑不同进水温度和不同转速的条件下,分析了混合槽橡胶轴承与带有T形、V形沟槽的橡胶轴承在衬层变形、水膜压力、流场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合槽橡胶轴承能较好地适应水温的变化,解决了T形、V形沟槽橡胶轴承存在的衬层变形大、水膜压力较低的问题,并改善了单一槽型轴承承压区压力峰值急剧变化的问题;随着进水温度的升高,衬层变形量和水膜压力均减小,承载力下降,而且较高转速下承载力的下降趋势比低转速下更为明显;随着进水水温的升高,水的黏性系数持续降低,橡胶轴承的润滑状态变差,轴承润滑状态由混合润滑和弹流润滑状态过渡到完全混合润滑状态。

    • 常温条件下双筒液压减振器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2020, 45(6):101-10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6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新开发的某型号双筒液压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运用MTS减振器综合性能测试示功机对其进行动态特性试验,得到其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位移特性曲线可以反映该减振器阻尼力特性,速度特性曲线可以反映该减振器速度特性。基于位移特性曲线和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评价常温20 ℃下该减振器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当减振器运行到1/4周期时,阻尼力和活塞杆速度达到复原过程最大值,而位移处于减振器的中心位置;减振器运行到2/4周期时,阻尼力和活塞杆速度值接近于0,而位移达到最大值50 mm;减振器运行到3/4周期时,阻尼力和活塞杆速度达到压缩过程最大值,而位移处于减振器的中心位置;当减振器运行完一个周期时,阻尼力和活塞杆速度值接近于0,而位移达到最小值-50 mm。研究表明,该型号减振器动态特性比较稳定,但在路面有较大冲击情况下位移会超出其工作行程±50 mm,因此应增加减振器工作行程以适应复杂的路面工况

    • 微间隙共形圆柱接触力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2020, 45(6):106-11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7

      摘要 (4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间隙铰接副接触力模型无法有效表述不同材料耗散阻尼效应,以及不适用于微间隙共形接触的问题,分析各种接触力模型中弹性接触力和耗散阻尼力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普适性的圆柱内接触力分析模型。该模型将接触力描述为接触深度的显式函数,并将其适用范围有效地扩展至微间隙和低恢复系数工况。采用含间隙铰接副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对所提出接触力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普适性接触力模型体现了微间隙时更高的接触刚度和低恢复系数时显著的阻尼效应,从而可为不同材料和间隙尺寸的间隙铰接副力学分析提供更为完备的计算模型。

    • 基于ARM的精轧机润滑油含水监测系统设计

      2020, 45(6):114-11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8

      摘要 (4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速线材生产冷却水污染精轧机润滑系统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ARM Cortex M3处理器的在线式润滑油含水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EIS阻抗谱传感器FWD-1,并对含水率测量值进行温度补偿,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采用了隔离型CAN总线网络,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主控站监控界面采用了 uCOSIII和emWin系统。实验模拟测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精确检测润滑油含水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基于FTIR的水分对柴油机油添加剂的影响研究

      2020, 45(6):118-12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19

      摘要 (4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水分对不含金属磨粒的润滑油新油和含金属磨粒的润滑油旧油的添加剂消耗的影响,在CD15W-40柴油机润滑油中加入蒸馏水配制水分质量分数为0~0.8%的润滑油样;模拟柴油机气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磨损工况,对各润滑油样进行磨损实验;对磨损实验后的润滑油样进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分析,分析油样在无光照的环境中贮存不同时间时各添加剂含量的变化,并与磨损实验前的润滑油新油的FTIR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进行磨损实验的润滑油新油,在水分质量分数为0.2%及以上时,抗泡沫添加剂和清净剂的消耗速度随着水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快,而抗磨损添加剂的消耗速度和润滑油中的水分没有直接关系;磨损实验后含有金属磨粒的旧油,在水分质量分数为0.1%及以上时,抗泡沫添加剂、抗磨损添加剂和清净剂的消耗速度都会随着水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 轴承用有机硅润滑脂贮存寿命评估

      2020, 45(6):125-12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20

      摘要 (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航天飞行器上轴承用润滑脂的贮存寿命以确定材料经长期贮存后是否仍能满足使用要求,以某有机硅润滑脂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温度作为加速应力,通过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的方法,考察各温度下不同老化时间时该有机硅润滑脂的质量变化率;利用老化动力学模型及Arrhenius方程对老化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各温度下质量变化率与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以润滑脂材料质量变化率为外推指标,外推得该润滑脂材料25 ℃下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当有机硅润滑脂质量变化率为0.076时,润滑脂材料在25 ℃下的贮存寿命可达17年以上,此时润滑脂的各项主要性能仍满足指标要求

    • 大型内燃机组润滑油换型方案制定与实施方法

      2020, 45(6):129-13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21

      摘要 (3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某进口关键大型机组润滑油国产化改造,制定润滑油换型方案与实施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原润滑油和替代润滑油的混容试验,确定替代的润滑油品种;然后提出详细的换油方案包括油品更换的方式和更换时间、油样取样周期等;最后对机组换油后润滑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在运行4 000 h后进行对机组摩擦副进行磨损情况检测。油液监测结果表明,油品各项指标(黏度、闪点、水分、碱值等)及元素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拆机检测表明,气缸内部、连杆轴瓦、活塞磨损均处于正常水平,验证了该润滑油换型方案的可行性。

    • 核电站RCV泵联轴器润滑脂发黑原因分析

      2020, 45(6):133-1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20.06.22

      摘要 (4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检修中发现部分RCV泵联轴器润滑脂出现发黑的问题,对在用脂进行光谱、铁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对联轴器进行电镜能谱、金相组织和硬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联轴器存在磨损,导致润滑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磨损颗粒物,是造成润滑脂发黑的首要原因,次要原因是润滑脂的高温氧化。对联轴器进行润滑分析,结果表明,所用润滑脂的基础油黏度达不到AGMA标准中CG-2型齿轮联轴器对润滑脂基础油最低黏度要求,是导致联轴器出现高温升及异常磨损的主要原因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