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润滑与密封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0-32385313 32385312 RSS EMAIL-ALERT
  • 2016年第41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烧结碳化钨增强激光熔敷涂层耐磨性研究

      2016, 41(6):1-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1

      摘要 (17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烧结碳化钨为增强材料,通过激光熔敷的方法制备烧结碳化钨增强镍基合金;研究碳化钨与镍基合金的结合方式,考察碳化钨增强合金在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性能,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烧结碳化钨的加入显著提高镍基激光熔覆合金的耐磨性,且在烧结碳化钨颗粒表面还获得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的组织。原因是碳化钨颗粒与镍基合金在激光加热过程中结合到一起,同时Ni、Cr等基体元素扩散进入碳化钨-钴系统中,形成的新WC黏结相,从而获得一种耐磨、耐蚀性很好的组织。

    • 环境压力对柴油机润滑系统流动特性影响的影响

      2016, 41(6):4-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2

      摘要 (1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原地区的低压环境对柴油机润滑系统各关键部位机油压力及流量的影响,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某V型多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校核,计算分析不同环境压力下润滑系统中机油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各滑动轴承的泄油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润滑系统的结构参数和运转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环境压力降低时,润滑系统中机油泵出口、主油道入口、主油道末端及各滑动轴承等位置的机油压力随之线性降低;各滑动轴承的泄油量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略有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

    • 冲蚀磨损试验机的改进及实验研究

      2016, 41(6):9-1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3

      摘要 (1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模拟重介旋流器工况,合理评定内衬材料耐磨性,在旋转式浆体冲蚀磨损试验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搅拌系统和试样安装方式,设计一种旋流式冲蚀磨损试验机。该试验机通过不锈钢+尼龙叶片二级搅拌系统实现了对浆料的均匀搅拌,在料桶内壁安装试样模拟了重介旋流器物料对内衬材料的冲蚀磨损工况,试验冲蚀角度范围为0°~90°。通过流体力学计算得出浆料对试样的冲蚀速度可达2.4 m/s,对纯铝的冲蚀磨损试验表明,试验机的数据重现性误差小于16%,稳定性误差小于17%。

    • 二硫化钼对PA6-PU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016, 41(6):14-1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4

      摘要 (15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浇铸工艺制备二硫化钼(MoS2)改性聚酰胺6-聚氨酯(PA6PU)嵌段共聚物的复合材料,研究在不同载荷和滑动速度下MoS2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磨损面,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低转速和低载荷下,MoS2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反而使复合材料的磨损急剧增加;而在高载荷和高转速下,随MoS2含量增加,MoS2能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有效的转移膜,改善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在MoS2含量较低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转变为黏着磨损伴随着磨粒磨损。

    • 封隔压差与间隙对胶筒的性能影响研究

      2016, 41(6):18-2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5

      摘要 (1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封隔压差和封隔间隙对封隔器胶筒封隔性能的影响,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不同封隔压差和间隙下胶筒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胶筒与套管壁间接触应力的分布以及胶筒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封隔压差的增大,胶筒上端部的Von Mises应力值不断增大,胶筒失效的可能性增加,但胶筒与套管壁的接触应力值增大,胶筒的封隔能力增强;随着封隔间隙的增大,胶筒上端Von Mises应力值增大,胶筒剪切失效的可能性增加,且胶筒与套管壁的接触应力减小,胶筒的封隔能力下降。设计出一种蜗形状防突装置,分析其对胶筒封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蜗形保护环能有效地防止胶筒端部突出,且胶筒的应力分布更均匀,胶筒与套管壁间的接触应力值更大,提高了胶筒的封隔能力。

    • 间隙宽度对冲击气缸间隙密封性能的研究

      2016, 41(6):25-2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6

      摘要 (16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冲击气缸间隙密封的理论分析表明,当冲击气缸的结构尺寸确定时,影响泄漏量的最主要因素为间隙宽度和密封间隙进出口压差。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机械振打系统冲击气缸间隙密封模型,分析冲击气缸密封间隙进出口压差和间隙宽度对间隙密封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缸筒静止时,冲击气缸入口操作压力从0.3 MPa变化到0.5 MPa时对其泄漏量影响不显著,实际工业应用中可以忽略;间隙密封的密封性能主要受间隙宽度控制,其泄漏量随着间隙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间隙宽度小于0.03 mm时泄漏量随间隙宽度增加的变化较小,因此冲击气缸的活塞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密封的间隙宽度应控制在0.03 mm以下。

    • 蜂窝芯格尺寸对蜂窝密封流动特性的影响

      2016, 41(6):29-3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7

      摘要 (16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NG k-ε两方程紊流模型、Simple算法和结构化网格,利用Fluent软件数值分析不同间隙、压比和转速条件下,蜂窝芯格尺寸对蜂窝密封内泄漏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窝密封特殊的六边形结构可以将泄漏流分割成许多小涡流,漏汽在蜂窝腔内呈逆时针螺旋式三维紊流运动;芯格尺寸越大,漏汽量越大;同一密封间隙下,随着芯格尺寸的增大,泄漏量增大的趋势在升高;随着压比的增大,蜂窝密封的泄漏量增大,但泄漏量增加的趋势在减小;随着转速的增加,转轴表面形成强烈的气旋效应,有利于阻滞泄漏流动。

    • 高速双透平与四磁盘同轴结构轴系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2016, 41(6):35-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8

      摘要 (16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动静压混合气体润滑轴承支承的双透平与四磁盘同轴结构的涡轮膨胀发电机试验台上,研究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通过轴心轨迹、频率耦合三维图和频谱图,分析系统非线性行为特征,结合转子系统的结构对飞升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承-转子系统由于采用气浮轴承,在一定供气压力下,出现半速涡动、气膜振荡的典型振荡现象,并在某一转速时出现飞升现象。出现飞升的原因是由于设备结构中采用了阻尼低的气体轴承以及两端涡轮结构,使其在工频、分频能量转化时转换成了转子转速,导致转子转速的急剧增加。通过调节振动特性和控制涡轮供气流量等措施可抑制飞升。

    • 一种PN型极压润滑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2016, 41(6):41-4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09

      摘要 (16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一种PN型添加剂在矿物油(MVI150)、聚α烯烃(PAO4)、合成酯(1936)以及聚醚(SDM03C)中的极压性能,研究添加剂质量分数对油品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油、PAO及合成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PN型添加剂时烧结负荷均超过8 000 N,MVI150和PAO4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5 %PN型添加剂时最大无卡咬负荷可分别提高至1 140 N和1 710 N,表明该PN型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钢球磨痕表面的元素化学状态进行表征,并对其润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N型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主要是由于分子中大量的P元素及N元素在摩擦过程中与金属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了具有良好抗承载性能的润滑膜。

    •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缝隙流动特性分析

      2016, 41(6):46-4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0

      摘要 (19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WM函数建立滑阀式液压阀阀芯与阀腔微观表面各向异性的三维形貌模型,并建立阀芯与阀腔间缝隙流动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分析液压油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在缝隙中流动时油压和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油液在压差与剪切共同作用下缝隙中流动时,阀芯表面的剪切力大于阀腔,阀芯与阀腔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剪切力的波动程度越大,油液受到的阻碍作用越大,油液的流速越小;阀芯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径向不平衡力越加剧,从而会造成阀芯与阀腔的磨损加快。

    • 高精度平面气浮导轨的误差均化效应研究

      2016, 41(6):49-53.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1

      摘要 (17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气浮导轨具有高运行精度、高平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气体具有误差均化作用。为了探究误差均化作用的大小,通过多个不同波长的正弦函数来模拟导轨轮廓误差,建立平面气浮导轨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方法求出动气浮导轨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平衡位置参数,进而利用最小包容法求出其运行直线度。结果表明:气体润滑很好地实现了气浮导轨误差均化作用,且效果明显;与无气体润滑状态时相比,气浮导轨在通气状态时的运行直线度提高了约一倍,与静导轨轮廓误差相比提高了约2/3。建立的气体误差均化效应计算方法为探究误差均化的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 磷酸酯离子液体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016, 41(6):54-5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2

      摘要 (17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腐蚀性较低、简单易合成的磷酸酯离子液体为基础油,聚四氟乙烯微粉为稠化剂制备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润滑脂,在Optimol SRV摩擦试验机上考察其对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磷酸酯离子液体润滑脂在室温和高温(100 ℃)下都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并且其减摩抗磨性与离子液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烷基链长密切相关。磨斑表面扫描电镜和XPS的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表面既存在离子液体润滑脂与摩擦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含有FeF2、FePO4和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膜,又存在稠化剂聚四氟乙烯的物理吸附膜。

    • 孔隙率对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性能研究

      2016, 41(6):59-6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3

      摘要 (18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不同孔隙率的树脂基摩擦材料,研究孔隙率对其力学性能及无润滑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摩擦材料内抗剪强度和压缩强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大幅度增加;不同温度下摩擦材料摩擦因数随孔隙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低温下摩擦因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温下摩擦因数则是先降低而后增大,而孔隙率对中温摩擦因数影响不明显;孔隙率较低的摩擦材料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摩擦因数及低的磨损率。

    • 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微动疲劳特性研究

      2016, 41(6):65-6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4

      摘要 (17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ANSYS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的微动疲劳特性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接触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基于SWT临界面法预测微动裂纹的萌生位置,用实验值拟合得到微动疲劳寿命预测参数并用临界面法预测微动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法向夹紧力不变时,微动疲劳寿命会随着轴向力的增大而减小,且轴向力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构件寿命会急剧下降。在HYS100型微动疲劳试验机上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的微动裂纹萌生位置及寿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SWT临界面法预测裂纹萌生位置与试件实际断裂位置一致,预测寿命与实际寿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 浸铝硅石墨复合材料氧化及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2016, 41(6):69-7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5

      摘要 (19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浸铝硅石墨材料在高温下动态密封性能,采用环块式磨损试验机考察浸铝硅石墨材料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及室温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通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浸铝硅石墨氧化表面及磨损表面形貌及组成,探讨浸铝硅石墨的氧化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 与石墨材料相比,浸铝硅石墨在300~500 ℃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由于铝的浸渗,提高了基体材料的强度及承载能力,而其中的石墨在磨损过程中可在磨损表面形成一层摩擦层,因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磨性能。

    • 基于正交试验的温挤压模具磨损优化设计

      2016, 41(6):73-7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6

      摘要 (17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进行温挤压凹模型腔磨损正交试验。以凹模磨损量最小为目标获得凹模模具的最优四因素组合,并得出在温挤压内孔工序中模具初始硬度对凹模磨损影响最大,对实际生产中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凹模在温挤内孔中稳定阶段的磨损量,并预测出模具的使用寿命。

    • 中间旋转环式机械密封结构优化研究

      2016, 41(6):77-8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7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ANSYS分析影响中间旋转环式机械密封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静环和动环的伸出长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很小,中间环厚度和密封面宽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较大,且中间环厚度及密封面宽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中间环厚度增大时,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但最大接触压力和泄漏量增大;密封面宽度增大时,最高温度、最大等效应力和泄漏量增加,但最大接触压力减小。对密封环结构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动静环伸出长度、中间环厚度和密封面宽度,优化后机械密封的最高温度、最大等效应力、最大接触压力下降,对机械密封的运转更为有利。

    • 基于模糊软集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性能评价

      2016, 41(6):82-8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8

      摘要 (17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模糊软集的机车制动器高摩擦因数合成匣瓦性能评价方法。首先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若干个子集,然后将子集的元素进行组合,使评价参数扩大,最后利用软集运算规则对评价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匣瓦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决策的分辨率,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通过对目前我国机车使用较多的4种高摩擦因数合成匣瓦的性能评价,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 航天器用超低粘度齿轮泵设计的关键参数研究

      2016, 41(6):88-9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19

      摘要 (18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航天器用超低黏度齿轮泵的容积率和减轻泵的质量,基于泵周向和径向的两类主要泄漏,给出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以泵体积最小和容积率最大构建出双目标优化模型;针对只考虑内泄漏最小、综合考虑体积和内泄漏最小、只考虑泵体积最小的3种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优化计算并对相关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适应介质的超低黏度,泵齿轮副的齿顶圆直径以及齿顶厚度应尽可能大,轴孔直径尽可能小;轴向间隙对泵容积率影响极大,为控制内泄漏之关键;过渡区采用无减少径向力措施的全齿密封,为提高容积率之最佳选择;较大的进油口和较小的出油口直径,利于提高泵容积率及避免因自吸力不足而造成泵的气穴现象。

    • 温度、水分对水-乙二醇型难燃液压液粘度的影响研究

      2016, 41(6):93-97.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0

      摘要 (18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水分含量的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研究水-乙二醇型难燃液压液的黏度影响因素,分析水分含量和温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建立温度变化与黏度之间幂函数模型、水分含量与黏度之间二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及水分含量、温度和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和温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较大;建立的模型对数据拟合较好、显著性高,可以用来描述水-乙二醇型难燃液压液的温度-黏度关系、水分含量-黏度关系及水分含量-温度-黏度关系。

    • 变截面密封圈弹流润滑数值计算

      2016, 41(6):98-10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1

      摘要 (17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截面密封圈的密封面接触边界为波形曲线,油膜厚度在动密封面间的周向和轴向方向上都是变化的,目前的研究都没能更好地揭示出此类密封圈的动压润滑特性。建立能够反映截面随波形变化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APDL语言编写变截面密封圈弹流润滑数值计算程序,实现润滑方程与弹性变形方程的迭代求解,得到变截面密封圈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三维分布,以及油膜厚度分布规律与润滑边曲线之间的关系;研究初始压缩率对油膜厚度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截面动密封油膜厚度在密封面曲线波峰处油膜最厚,在波谷处最薄;变截面密封圈的密封面与轴之间非全膜润滑,油膜破裂多发生在轴向外边界和润滑曲线的波谷处;初始装配压缩率对动密封油膜厚度及分布影响较大,初始压缩率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密封效果变差。

    • 加氢反应塔非标准双锥密封结构有限元分析

      2016, 41(6):102-10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2

      摘要 (17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某加氢反应器平盖筒体非标准双锥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预紧和正常操作工况下密封面的应力分布,并探讨其密封情况;研究径向间隙与垫片密封比压以及垫片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非标准双锥环在预紧工况下能够实现初始的密封,在操作工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垫片密封比压和垫片应力随着径向间隙的增大而增大,该非标准双锥密封按GB1502011中给出的径向间隙取值范围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

    • 环保型高性能半合成切削液的研制与应用

      2016, 41(6):106-112.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3

      摘要 (19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筛选性能优良的基础油、润滑剂、防锈防腐蚀剂、乳化剂、硬水稳定剂等添加剂,研制出不含矿物油、硫、磷、氯、硼、苯酚、甲醛、仲胺、重金属、亚硝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环保型半合成切削液。性能测试表明,研制的半合成切削液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稳定性、润滑性和防锈防腐蚀性。实际应用表明,研制的半合成切削液能用于难加工材料如高温合金钢、镍合金、钛合金以及各种铝合金的车、镗、铣、钻、攻丝、拉削、攻螺纹等多种切削加工,可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效率。

    • 新常态下钢企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的新思考

      2016, 41(6):113-115.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4

      摘要 (17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对当前新常态下钢企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的新思考。面对钢企润滑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提出加强润滑管理,应用润滑剂延寿技术,通过研发并推广应用油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等措施实现油品循环再利用,是中国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有效对策。

    • 润滑油膜光干涉测量系统与技术研究进展

      2016, 41(6):116-12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5

      摘要 (17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干涉是润滑油膜厚度测量中最广泛采用的手段,干涉图像的光强与色度学信息反映出接触区内部油膜的厚度与形状。概述光干涉技术在油膜测量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比色法、光谱分析法、相对光强法等3种典型的光干涉油膜测量方法和新发展的双色光光强调制测量方案。阐述润滑油膜测量光干涉测量系统的理论建模方法和系统设计的关键,并展望光干涉油膜测量系统的发展方向,如开发专用的光干涉油膜测量仪器,实现多光源的同步测量等。

    • 浅谈一种旋转轴端面弹簧蓄能器密封的结构优化

      2016, 41(6):122-124.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6

      摘要 (17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常规旋转轴端面弹簧蓄能器密封结构的设计缺陷,如弹性补偿元件首尾对接处焊接不牢固、弹性补偿元件补偿效果差及密封使用寿命短等缺陷,通过调整密封主体及弹性补偿元件的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油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弹簧蓄能器密封的密封性能和寿命大幅度提高。

    • 齿轮泵侧板铜基表面耐磨减摩涂料的研发及应用

      2016, 41(6):125-128.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7

      摘要 (17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液压齿轮泵侧板工作时会出现磨伤、划伤等问题,严重影响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和容积效率。为提高双金属齿轮侧板的软金属铜表面的耐磨性能,对齿轮泵侧板的机加工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一种耐磨性能和润滑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配方,并通过干燥、烧结、淬火等工艺涂覆在铜基表面。测试结果表明,齿轮泵侧板表面涂覆耐磨减摩涂料后,其耐磨性能提高了2倍,可承受30万次以上的冲击。

    • 风力发电机组主轴承密封结构设计

      2016, 41(6):129-131.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8

      摘要 (18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主轴承密封的结构,该密封结构在迷宫密封对润滑脂进行节流的基础上,采用油封二次加强主轴承润滑密封。考虑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环境的多变性,选用了带防尘唇的油封,其材质选用耐磨、耐高温和耐臭氧的氢化丁腈橡胶。采用ANSYS软件计算主轴在极限载荷工况下的变形,推导迷宫轴向间隙与径向间隙的数学关系式,并确定迷宫间隙。

    • 静电滤油机与平衡电荷式滤油机在油液污染管控领域的应用

      2016, 41(6):132-136.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29

      摘要 (17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静电滤油机和平衡电荷式滤油机的原理和特点,探讨2种滤油机在油压机、盾构机液压系统、水电站液压油站、火电厂透平系统、船用电控柴油机润滑油系统上的应用,并分析2种滤油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静电滤油机和平衡电荷式滤油机过滤精度高,能有效去除油液中的亚微米级颗粒物,对系统内形成的油泥、漆膜及胶质状污垢清洗剥离效果良好。

    • 一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主泵润滑油对金属铅分离析出特性分析

      2016, 41(6):137-140. DOI: 10.3969/j.issn.0254-0150.2016.06.030

      摘要 (17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核电厂主泵使用某一品牌润滑油时,在未出现设备异常磨损的情况下,出现润滑油中金属Pb含量异常。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并经现场初步验证,发现该品牌润滑油对轴承中的金属Pb有较强的分离析出效应,且该效应与运行油温度成正比。根据试验结果,将主泵润滑更换成另一金属Pb分离析出能力相对较低的润滑油,现场初步试验表明,油样中铅的含量大幅下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